【文章摘自 劉墉 展現自己 神采飛揚 給年輕人的三十封信】
在愛中成長
談處世---敬老
今天晚餐時,我和你都坐下了,媽媽也為每個人的盤裡分好食物,但是你公公還沒到,我喊了兩聲,沒聽公公回答,就叫你到後面去請公公出來。
你當時很不以為然地說:「公公當然知道吃飯了,剛才還看見他在廚房。」
我則說:「對!公公是知道了,他八成回房間去戴假牙,但請他來是一種禮貌,而且有特別的意義。」因為這時公公過來了,我就沒多說,現在才把我要說的話寫給你---
孩子,你要知道禮貌常常並不是「現實」的,譬如你請某人讓路給你過,說:「麻煩您,借過一下。」難道「借過」就一定要還嗎?
那借是一種「敬語」,表示原來「屬於他的」,只是借你一下。
禮貌代表尊重,記不記得感恩節晚餐時,雖然每人盤裡一隻龍蝦,大家就座,可以自己開動了,但我先給公公和自己各倒了一杯小酒,再拿了飲料給媽媽,又問婆婆喝什麼。婆婆說她自己去倒豆漿,卻進去廚房久久沒回來,原來是在「加溫」,我就舉著酒杯要大家等她。
當時你也覺得沒必要。但你是否注意到,當婆婆回來,發現每個人都在等她的時候,表現得多高興。
我為什麼等?因為尊重。婆婆為什麼高興?因為她覺得被尊重。
◎謝謝天也謝謝人
尊重對老人尤其重要,因為那代表關懷。
老人年邁了,他們沒有了生產力,不能賺錢,甚至連他們也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我在台灣就認識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婆婆,每次跟兒孫用餐,都會說自己是「只會吃飯」的人。她甚至常一個人待在廚房吃,說那樣方便些。
每次看到那情況,聽那家女主人說「這樣也好,她端湯容易打翻」,我都不以為然,堅持要老人一起吃。
為什麼?
因為那代表尊重、代表認知,認知她是長輩,她曾經在年輕時對一家奉獻,把兒孫帶大,今天每個人都紀念「她的好」。
你或許會說,當然會記念,記念在心裡。
不錯!問題是,你放在心裡,卻不說出來,老人怎能感受呢?要知道,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因為被尊重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所以愈是老人,愈是自覺不中用的人,我們愈應該表現出來,說出對他們深深的感念。
就像我感恩節晚餐時對公公婆婆說的,謝謝他們生那麼好的女兒給我作太太,甚至謝謝他們的每個女兒,因為直到今天,我們在台北的公司,都是你的二姨在照顧。記不記得,那天婆婆和公公也說了許多感謝的話,說我們安排這麼好的生活環境,使他們能長壽。
我則說,謝謝天也謝謝人。
◎活在恩典中
孩子!曾子臨死前曾要他的家人,看看他的手、他的腳,說感謝上天,能完完整整、沒有傷殘地過一生。
我們每個人都要活在感恩中。甚至應該說,我們能活著,無論成功與不成功,都是活在恩典中。從我們出生,吃喝拉撒、長大、受教育、工作,哪一樣是只靠自己就能辦到的?只是當有一天,你太成功、太健壯,就會忘了感恩,以為一切都因為你自己的不平凡。
所以,記不記得,當你有一天說自己缺乏運動時,我說,你拉小提琴也算一種運動。你不以為然,說那只有上身,你上身很強壯,不需要運動,我立刻糾正你:別這麼說,要說那是幸運,上身長得挺結實。
孩子,請別覺得我太迷信。我承認,我有些迷信。但是活了五十多年,我愈來愈覺得人的渺小、人生的無常,愈來愈覺得除了自己努力之外,今天擁有的一切,都要謝謝天也謝謝人。
◎拾起往日情懷
現在是傍晚,天灰灰暗暗的,像是要下今年的第一場雪。使我想到以前常帶你哥哥趴在雪橇上,在公園山坡上滑雪。
那時候你哥哥很小,他趴在下面,我「蓋著」他,負責控制雪橇的龍頭。有一次滑偏了,衝向樹叢,千鈞一髮之際,我跳了下來,把雪橇推開,自己則滾進樹叢中。
那時候你哥哥小,我不知道他能不能記得,也許他而今正在社會衝,沒時間去回想。
但是我,尤其這幾年,每次下大雪,或看見別人滑雪橇,都會想到那一幕,而覺得好溫馨。我也相信,如果你哥哥有一天能回想,想到爸爸冒險救他,會有同樣溫馨的感覺。
◎
看看公公婆婆吧,有時候回憶一下你小時候,他們牽著你在門前散步、陪著你在大街上遊行,每天早上站在門前,目送你上學的交通車……
他們說不定跟我一樣,常想起往事,如果有一天,你說你也記得,好感謝他們對你的照顧,而且感念一生。我相信,他們就算不當面顯示,轉身之後,眼裡也可能泛出淚光。
ref: 洪曉揚老師的部落格
在愛中成長~談處世---敬老.do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