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13地球科學Earth Scien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3地球科學Earth Scien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黑洞 V.S. 霍金?

Q1 :"黑洞" 什麼 ?

【相關文章】http://oldsue2008.blogspot.tw/2008/10/blog-post_12.html
【延伸閱讀】

1、正常版:
      黑洞裏究竟是什麼樣的?    
     https://youtu.be/XOGMGGWbWEg





2、搞笑版:
      谷阿莫 4分鐘看完《星際效應》
      https://youtu.be/Sj0l7slWK_w



===============================================================


 Q2 :"霍金" 是誰 ?

【蘋果動新聞】抗漸凍病魔半世紀 傳奇霍金70歲了
https://youtu.be/iokPqJQu964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20120109/33946442/

發佈日期:2013年3月8日
【張翠蘭╱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知名物理學家霍金,昨歡度70歲大壽,並在劍橋大學罕見發表公開演說,座談會座無虛席。霍金被譽為當代物理學泰斗,但他光是活著就是一大奇蹟!霍金年僅21歲時即罹患俗稱的漸凍症,患者通常活不過5年,他卻能與病魔抗戰近半個世紀,被醫界專家稱為「異數」。


中天新聞】2015.02.23演活霍金漸凍 艾迪瑞德曼問鼎影帝
https://youtu.be/-6DzWKqUFr4


發佈日期:2015年2月22日
角逐奧斯卡金像獎的眾家強片,有一部賺人熱淚的傳記電影,描述物理大師史蒂芬霍金與與第一任妻子,從熱戀,結婚到分手,30年間的愛情點滴,由英國演員「艾迪瑞德曼」飾演男主角霍金,他的造型簡直就跟年輕時的霍金一模一樣!故事橫跨30年,艾迪瑞德曼必須詮釋出完全健康,部分癱瘓乃至全身癱瘓的漸凍症過程,演技考驗超乎想像。他不只上個月榮獲演員工會獎最佳男主角,也可能是爭奪奧斯卡影帝的大黑馬!


【愛的萬物論】感人預告-12月5日 為愛堅強
https://youtu.be/vD4viXcmnZw

發佈日期:2014年8月26日
敘述英國當代著名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與第一任妻子間的故事。內容著重在霍金的早期生活,霍金和第一任妻子珍在劍橋相識,在他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後,兩人決心要長相廝守,克服一切困境。


【愛的萬物論】電影幕後花絮-12月5日 為愛堅強
https://youtu.be/nz3lQ6wslhs

發佈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動新聞】【影片】霍金新論文:沒有黑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9R9NRPcyY
https://youtu.be/9E9R9NRPcyY



【囧知道】科普:霍金做出了哪些学术贡献

https://youtu.be/C9BhgesoLY0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9/22:科學PISA研究社~防曬

【科學PISA研究社】9/22課程內容:防曬


問題1:為什麼要『防曬』? (紫外線到底對我們做了些什麼事?)






問題2:什麼是UV(紫外線)?
紫外線的英文為「Ultravioletrays」,因此紫外線簡稱為Ultra Violet(UV)。
其中A波就是「UVA」,B波就是「UVB」,C波就是「UVC」
如果在紫外線光譜上依波長仔細區分,可以發現有A、B、C三種類型!
      (1)紫外線A的波長最長,約400~320nm;
      (2)紫外線B的波長其次,約320~280nm;
      (3)紫外線C的波長最短,約280~100nm。 
就三者的影響程度而言,紫外線A波長最長,雖然能量最低,不過它到達地球表面的輻射量在三者中卻是最多的,因此對於生物的傷害實在不可忽視;紫外線B的能量也很大,對生物的損害是最深遠的,它可能導致生物體曬傷、皮膚癌、眼球傷害與免疫系統的疾病;至於紫外線C則因為波長太短,雖然能量最大、殺傷力最強,不過在高空時,幾乎已被臭氧完全吸收了!






問題3:什麼是防曬乳UVB-防護指標 

      (1)紫外線B-防護指數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2)紫外線B-防護指標IP(Indicia Protection)


問題4:什麼是防曬乳紫外線A-防護指標?
PA、PFA、IPD、 PPD、IPF、UVA-PF
目前防曬乳針對UV-A的保護效果,並沒有像UV-B有SPF為國際公認標準,不同的國家有不同針對UV-A表示方法。主要原因在於UV-A對皮膚傷害可達真皮層,且為慢性累進的傷害,所以難以建立國際公認量測標準。不過大致上可分為活體外(IN VITRO)、活體內(IN VIVO)與"皮膚免疫細胞抑制能力評估"量測方式。
      (1)活體外(IN VITRO)-常見的(PA)與(PFA)數值
      (2)活體內(IN VIVO)-歐系的(IPD)與(PPD)數值
      (3)皮膚免疫細胞抑制能力評估-(IPF)與(UVA-PF)



問題5:臭氧層與紫外線的關係?

看不見的紫外線在通過大氣層時,由於臭氧等氣體的吸收收使得到達地面的強度不致造成人類健康不良影響。但由於高空臭氧層受到人為排放汙染物的破壞而減少,導致地面紫外線強度的增加,因而在晴朗無雲的天氣時,過度曝曬可能對人體有不良影響。

1985年英國科學家法曼發現南極上空臭氧層呈大幅減少的現象,因此有關『臭氧層破洞』的研究便逐漸受到科學界重視。因此全球臭氧減少與近地面紫外線強度增加,將是人類未來頭痛的問題。


問題6:為什麼全球紫外線的分佈不同? (緯度 / 或季節)
下圖中分別代表光線直射與斜射的兩種情形;由於來自太陽的光量相同,A部分的面積較小,因而在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照射量較大(一般出現在夏季或是緯度較低的地區);反之,B部分的面積較大,因此在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照射量就較小(一般出現在冬季或是緯度較高的地區);這種現象影響了紫外線在各地的分佈情形。

問題7:防曬(紫外線)與健康有什麼關係?







資料來源 & 延伸閱讀:

1、認識紫外線 UV (Ultraviolet radiation)--防曬知識網
2、行政院環保署:認識紫外線
3、行政院環保署:紫外線的原理與來源
4、紫外線對人體傷害
5、防曬前、後
6、完美的紫外線對策 給妳絕對美白主義

延伸學習:Youtube防曬影片

01_紫外線到底對我們都做了些什麼事
02_東森新聞_PA和SPF係數解密
03_大新店地方新聞_PA和SPF係數解密
04_美白大帝小S 破解三大防曬迷思 完整版
05_民視新聞_防曬乳分物理跟化學 挑選有撇步
06_護眼神盾 螢幕保護貼(阻隔藍光+紫外線)--精簡版簡介
07_中天新聞_隔熱紙非「越黑越好」 高檔品幾乎透明
08_民視新聞_隔熱紙技師結訓 旺季薪上看6萬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德國天文觀測~驗證銀河系中心黑洞理論


From : 2008.12.17 yahoo新聞
(法新社巴黎15日電)

根據即將公布出版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新聞:
『德國科學家已觀測到銀河系中央,有一個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巨大黑洞。』

這項本月稍後將公諸於世的驚人觀測,提供了迄今超大質量黑洞確實存在的最有力證明。
黑洞是宇宙最大的謎團和力量之一。

德國科學團隊投注逾16年心力,研究銀河系中28顆星球的軌道,追蹤到歷來對這些肉眼見不到的龐然怪物所獲得的最詳細描繪。

黑洞之名的由來據信是一個區域磁場引力太大,任何物質都無法逃脫,包括光和其他形式的射線,都被吸進這個區域中,觀察黑洞的唯一之道是觀測它們對週遭星體的影響。

這個巨大黑洞稱為人馬座A*(Sagittarius A*)。

慕尼黑近郊的馬克斯布朗克外星物理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的根澤爾(Reinhard Genzel)表示,「銀河系中心的這些星球軌道顯示400萬個太陽質量(solar masses)的中央質量密集處,毫無疑問的,必然是一個黑洞。」

研究人員也能更加精確計算地球與這個超大質量黑洞所在的銀河中心相距2萬7000光年。

根澤爾表示,人馬座A*接近地球,所以將可提供我們歷年來最詳細的超大質量黑洞觀測。

研究結果將公布在即將出版的「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什麼是"黑洞" ?











Movie : 黑洞製造機,大強子對撞今9/10啟動!
Refrece : 維琪新聞-什麼是"黑洞" ?
【什麼是"黑洞" ?】
黑洞(Black hole)是根據現代的物理理論和天文學理論,所預言的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天體區域。
歷史上,法國力學家拉普拉斯曾預言:「一個質量如 250 個太陽,而直徑為地球的發光恆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由於這個原因,宇宙中最大的發光天體,卻不會被我們看見」。
黑洞是由一個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在核能耗盡死亡後發生引力塌縮後形成。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理,由於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過大,連光也逃逸不出來,故名黑洞。
在此區域內的萬有引力非常強大,任何物質都不可能從此區域內逃逸出去,甚至光線都被它強大的引力拉回,因此黑洞本身不會發光,天文學家可藉觀察黑洞周圍物質被吸引時的情況,找出黑洞位置。
黑洞可經由電子儀器觀查到。
相關文章 : [科學發展2005年11月第395期] 黑洞 (pdf)



【影片】霍金新論文:沒有黑洞
(2014年---動新聞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9R9NRPcyY
https://youtu.be/9E9R9NRPcyY


宇宙大爆炸的研究---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


“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CERN(歐洲核子研究理事會)推動的實驗。



【三分鐘科學】猴子都懂的上帝粒子
https://youtu.be/AlzUgt8Dgq0


發佈日期:2013年10月12日
其實主要是在講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希格斯場的重要性
三分鐘博士的鬍子大挑戰http://goo.gl/bAxKSF
更多有趣的科學冷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3minSci

【影片】什麼導致宇宙大爆炸 (6分鐘)
https://youtu.be/yO9BwNWDfm4



【新唐人09月09日訊】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將於9月10日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希望藉助這臺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揭開宇宙起源的奧秘。但一些科學家警告對撞機實驗所產生的黑洞可能帶來『世界末日』?!
【相關文章】:
2、【科學】大型強子對撞機之實驗 (from: JEANS 隨意筆記)
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9千名科學家與斥資上百億的資金,在9月10日正式啟動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於法國與瑞士的邊境建造地下圓形軌道,想要透過兩顆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然後促使其對撞從而模擬出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和條件,探究宇宙的起源、發現物質的本源、找尋暗物質與反物質以及另外空間的存在,企圖用科學的手段來瞭解“上帝的法則”。
這個實驗出名不僅所花費的人力和資金堪稱歷史之最,還有它不只是某一國家的資產,該實驗的數據將提供每個參與國家研究。更有甚者,研究最終目的是“探討生命的起源”,運用人類科學的手段重現宇宙誕生時的形態,解開牛頓和愛因斯坦都解不開的謎團。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想要探究的問題之一:宇宙“大爆炸”的秘密—
—物質在宇宙誕生後的第一秒呈現什麼狀態?構成宇宙萬物的物質據信來源于一系列密集而熾熱的基本粒子。現在宇宙中的普通物質由原子構成,原子擁有一個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核子,質子和中子都是被稱之為“膠子(Gluon)”的其它粒子束縛“夸克(Quark)”形成的。這種束縛非常強大,但在最初的宇宙由於溫度極高加之能量巨大,膠子很難將夸克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這種束縛似乎是在“大爆炸”發生後的最初幾微秒內形成的,此時的宇宙擁有一個由夸克和膠子構成的非常熾熱而密集的混合物——“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該實驗將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模擬大爆炸發生後的原始宇宙形態,分析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性質。
另一個實驗想探究的問題:隱藏的世界—
—另外空間真的存在嗎?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人類生存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軸即構成所謂四維空間。後來的理論卻認為,可能存在擁有隱藏維度的空間,只是尚未被人類觀察到,但它們似乎會在高能條件下顯現出來。基於這種推測,科學家將對所有探測器獲得的數據進行仔細分析,以尋找另外空間存在跡象。或許實驗的背後想要知道人死後到哪去了?為什麼有人看到鬼魂的存在?可能是存在另外空間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
但也有另一群人認為該實驗可能會創造出黑洞把地球給吸進去,不應該為了滿足少數人的好奇心而提高全人類的生存風險。大型強子對撞機開啟的同一時間,這世界似乎又有了變化了呢?全球地震、颶風等災難頻傳,一切只是巧合?或者上帝生氣了?這個實驗只是正式開始進行,未來幾年才將會是計劃運行的關鍵唷,本文試著從正面與反面的角度來思考此議題。


《參考資料》

2008.9.10宇宙大爆炸實驗



【2008宇宙大爆炸實驗】

Movie : [TVB NEWS]模擬宇宙大爆炸實驗啟動 (Youtue)




Time : 2008. 9. 10
Title : 模擬宇宙大爆炸實驗今日首階段順利展開
Refrece : 維琪新聞
【2008年9月10日訊】

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所進行的質子撞擊實驗今日啟動,開始了這個被喻為歷史上最大規模、最複雜、成本最高的科學實驗,以模擬宇宙大爆炸的過程。


今日於瑞士時間早上9時(GMT+2,即北京時間約下午3時),在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的見証下,正式開始這個被喻為史上最大規模的科學實驗。實驗於瑞士及法國邊界山脈地底的一個大型強子對撞器(Large Hadron Collider,LHC)進行,這個對撞器有一條長27公里的環形軌道,貫穿瑞士和法國地底。


CERN今日啟動第一階段實驗,科學家開動大型強子對撞器,先向環形軌道發射一束如頭髮幼的粒子,然後不斷加速直至接近光速;粒子首先會只向一個方向走,若一切順利,將於幾星期內進入第二階段;科學家會從相反方向發射另一束粒子,讓兩束粒子碰撞然後粉碎。碰撞會釋放出大量能量和碎片,爆炸的能量會熱過太陽十萬倍,正如一百四十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一刻。


CERN的科學家要從現在開始,監察著粒子的活動情況,希望通過這次實驗,瞭解質量的來源,並驗証在理論模型中形成物質質量的「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從而探索宇宙起源,以及尋找宇宙中隱藏的能量。


在實驗籌備過程其間,就一直有人擔心,實驗可能會產生黑洞,並吞噬地球。又或者會產生出理論中的奇異誇克團(strangelet),令地球異變。這些擔心並產生各種末日論,反對者更指有關實驗為「末日實驗」。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反駁有關末日論,指今次實驗的能量跟本不足以威脅地球,他又形容這次實驗是新物理學的黃金時代。而CERN的科學家則指,即使實驗失敗,最壞的結果只是令對撞器損毀,一再強調實驗是安全。


實驗由構思到今日啟動,歷時20年,耗資10億美元,當中參與過的科學家來自全世界各地共過萬人。科學家指,實驗所產生的數據,可載滿5萬多隻光碟,預料這些數據需要花15年時間分析,並對人類有重大貢獻。此外,實驗除了探索宇宙起源,還可以幫助治療癌症,因為通過實驗學會控制質子或粒子束後,可更準確地利用質子或粒子束殺死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