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為何“清明時節雨紛紛”?





音樂來源: http://mymedia.yam.com/m/2554650 (青花瓷的幻想)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出處】:
唐詩《清明》作者為 杜牧
相傳杜牧任池州(今安徽省貴池縣)刺史時,頗好當地名酒。
年年清明,就飲城西杏花村黃姓酒肆。


【語譯】:
清明節時細雨紛飛,掃墓的親人在途中想起了已過世的家人,
心情如天氣般的低沈;想要藉著飲酒來沖淡對家人的思念之苦,
又不知附近哪裡有賣酒的地方?
只好問問路旁放牛的牧童,牧童指指遠方說要到杏花村才有。

【註解】:
~清明:此指清明節,源於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
時間大約在每年公曆四月五日前後,民間有踏青及掃墓等習俗。
~酒家:即飯店、飯館,吃飯的地方。
~斷魂:失魂落魄,比喻很傷心。
~杏花村:從字面解,是指杏花深處的村莊,有人認為這是村莊的名字,
在今安徽省貴池縣城西。由於杜牧此詩的影響,
有好幾處地方後來都起名「杏花村」,如著名的汾酒,
便是山西汾陽杏花村酒廠出品。此外,很多酒家也以「杏花村」為名。

【賞析】:

這首詩是即景敘事之作,詠寫清明時節的景物。
清明節那一天,下濛濛細雨,前往掃墓、踏青的人們神色哀傷,詩人身處其中也受到感染。
這黯然的情緒該如何排遣呢?也許找個地方歇一歇,喝一點酒,可以舒解吧。
於是詩人向牧童詢問酒家在那裏,牧童信手指向不遠之處,順牧童的手指,
隱約看到杏花深處的村莊,有酒家招客的旗子在晃動。

詩的前兩句描寫環境,營造氣氛。
第一句直接點出題目「清明」二字。
「雨紛紛」是清明時節的氣候特徵;
「路上行人」擁擠,帶哀傷的心情掃墓,是清明時節的人物動態;
「欲斷魂」三字,既刻劃行人的心理狀況,
又與「雨紛紛」的背景互相配合,營造出清明節特有的節日氣氛:
細雨紛紛,添人愁懷,掃墓思親,倍增傷感。
第三、四句承接「欲斷魂」而來,詩人想尋找酒家歇息,抒緩情緒。
故第三句用「借問」二字承轉,接下來詩人與牧童的一問一答,
構成一段生活中的小插曲,為詩歌增添了情趣,
一個「遙」字,狀寫了牧童信手指點的動作。
村莊名為「杏花」,給人美麗的聯想,「杏花煙雨江南」的畫面自然在腦海中浮現,
最終在溫馨的期待氣氛中化解了雨中清明的愁懷。
詩人接有甚麼行動,詩中並沒有提到,讓讀者通過想像加以領會。

【為何“清明時節雨紛紛”?】
《解釋二:為何清明時節雨紛紛?》

原因有三:
其一,
是江南一帶冬去春來的時候,冷空氣勢力逐漸減弱,海洋上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北上。
清明前後,冷暖空氣經常在江南地區交匯,從而形成陰雨綿綿的天氣。  

其二,
是江南的春天,低氣壓非常多。低氣壓裡的雲走得很快,風很大,雨很急。
每當低氣壓經過一次,就會出現陰沉、多雨的天氣。

其三,
是清明前後,江南一帶大氣層裡的水汽比較多,這種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結成毛毛雨。
由於這些原因,因此清明時節下雨的天氣特別多。

------------


《解釋二:為何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不是梅雨喔,那是春雨,台灣梅雨季節開始是在五、六月喔。根據最近十年的氣象統計資料,台灣北部地區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有一段陰雨連綿的日子,只是偶有雨下得早一些的情況。而中南部地區則有時有此種情況,但有時候卻又不下雨。可見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情況比較適合於北部,而中南部地區則有時候並不適合。在中國長江流域、江南、華南、台灣北部等地區,清明節時不但常會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而且偶爾還會出現雷雨天氣,所以古書上說:清明節,雷鳴,雨下。宋朝詩人黃庭堅在他所寫的(清明)詩中,描寫清明節時的雷雨說: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只生愁,雷鳴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生柔。在清明節前後一段時間,蒙古、東北和華北的冷空氣還很強,並頻頻南下,而從南中國海北上的暖溼氣流也就在長江流域、華南、台灣地區和自北南下之冷氣流互相交綏,形成鋒面,並成雲致雨,因為鋒面常常停滯在台灣和南海北部,所以長江流域和台灣、華南等地區也就陰雨連綿,偶而還出現雷雨天氣。台灣嘉義以南地區地處中央山脈背風面,冷氣流較弱,所以下雨機會也就不如北部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