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電影】幸福的魔法繪本(Paco and the Magical Book)

從大學時代三五好友偶爾去看場電影之後,
已經有好久沒有花大錢上電影院吃個爆米花配可樂坐下來看場院線片了…
最近看了一部很特別的影片~幸福的魔法繪本Paco and the Magical Book
原本以為是一部充滿日本式的幽默~無理頭 @@""
有點像“KERORO(軍曹)真人版”
但很意外的,好笑又溫馨感人
沒想到我眼淚居然批哩啪啦…一直掉……
真的好看,詼諧中又有著許多體悟喔!
【資料來源】
1、http://blog.xuite.net/s0901423/think/15153716 (有很棒的人物介紹&背景音樂)
2、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8/MagicalBook/MagicalBook.html
3、http://www.truemovie.com/2008moviedata/PacoandtheMagicalBook.htm
4、http://www.im.tv/blog/trackback.asp?ID=161425
【劇情介紹】
電影幸福的魔法繪本(Paco and the Magical Book) 改編自劇作家後藤一尋的舞台劇
《仲夏頌歌~青蛙王子VS小龍蝦魔人~》,將演出現實與書中世界交融的魔幻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自我中心的孤獨老人、有失憶症的可愛少女,還有那本很神秘的繪本故事書…
故事的背景是在一家醫院裡,這家醫院裡的每個病人、護士、醫生,各自背負著自己的故事。
主角大貫(役所廣司 飾),是一家大公司的老闆,也是這家醫院的出資者,
他一生都扮演強者,但這場重病卻迫使他關在醫院裡哪也不能去,什麼也不能做,
搞得他心情大壞,也惹毛醫院裡所有大大小小的人…
唯有院所年紀最小的病患PACO(Ayaka Wilson 飾)對他態度最友善,
不論他對她多凶多壞,她那被車子撞壞的腦袋,只存留一天的記憶,
隔天起床,立刻恢復燦爛可愛的笑靨…
抱著她媽媽送她的繪本,唸著書中壞壞青蛙王子大戰龍蝦魔王的故事……
任性老頭大貫本來非常非常難以親近,總是惡狠狠的大罵:
他說:「當我跟她在一起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變成弱小的生物了。」
醫生問他:「那樣會痛苦嗎?」大貫說:「不會,反而讓我覺得輕鬆愉快。」
就像書中的青蛙王子,為自己曾做過的事懺悔而失聲痛哭,
好像把他這一輩子所有的難過一口氣哭完,好像把所有人的難過一次哭完……。
PACO讓逞強頑固了快一輩子的大貫,學會了寬容和原諒。
之後,他天天陪著小女孩唸繪本,他想在她遺忘的心中留下回憶,
大家明顯看到他的改變,看到那討厭的臭老頭變成老好人……
神秘繪本內好多怪人們,共同交織出了歡欣鼓舞、發噱爆笑、卻又感動不已的奇蹟故事 …
【反思…】
這部電影看似很童話的故事,其實一點也不童話,
說的是人的固執,
說的是弱者,
說的是每個都有不愉快的時候,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碰上不公平的事,
但只要心存希望與寬容,
還是可以另開一扇窗,看見世界的美好。
但人生難免不如意,不如意的時候怎麼辦?
套句大貫說的「只好好好哭,哭一次就好了。」
我們沒辦法改變現狀,但情緒的宣洩是必要的,
哭過後,重新振作面對現實,
然後學會將心比心用更寬容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人,
就像繪本裡的青蛙王子,
無論倒下幾次,牠會是會站起來再戰,無論多少次……
不是嗎? *^_____________^*
【意外找到的曲子:朴慧京_童話】覺得這曲子和這個故事的風格很像 *^^*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認識『唐氏症』(染色體數目異常之疾病)


二、『唐氏症』的症狀
三、『唐氏症』的成因
唐氏症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症,其發生率大約『1/800』,

【資料來源】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姚明一家人的身高?!(多對基因遺傳)


(二) 姚明的父母都是“籃球人”!
據姚志英介紹,姚明的父親姚志源曾于一九七0年至一九七九年在上海男籃,母親方鳳娣身高一點八八米,曾為上世紀中國國家女籃主力隊員。姚明是他們的獨生子,不僅身高有他們的遺傳基因,而且打球也受到遺傳的影響。
出生於籃球世家的姚明,自幼深受父母的熏陶,酷愛籃球運動,九歲入上海徐匯區少年體校培訓,五年後進入上海青年籃球隊,一九九七年入選國家青年籃球隊,一九九八年入選國家男子籃球隊任中鋒,後來赴美國休斯頓加盟于火箭隊。
(三)姚明從小是“巨人”
說起姚明的兒時,姚志英侃侃而談,姚明的祖父母回故鄉震澤定居後,姚明小時候經常到震澤來,一九九九年和二00一年,他祖父母相繼去世,姚明在外打球很忙,但都回來弔唁爺爺奶奶,他和爺爺奶奶的感情很深。
姚明生下來重十點二斤,長得白白胖胖,出生幾個月後母親帶他到女浴室洗澡竟被“擋”在浴室門口不讓進;十幾個月後去醫院打針哭了,護士竟責怪說這麼大的孩子還哭;三四歲時也長得很高,與同齡孩子在地上打彈子竟吸引行人的驚異,這麼大的孩子還玩這個;五六歲時長得像個大人,但走路還時常跌跤,引起人們哈哈大笑。姚明兒時喜歡吃肉,胃口很大,一頓能吃四塊大排。姚明日長夜大,衣服來不及做,母親只好給他結毛衣,常常一個月就要結一件。吃了很多大排,穿了很多毛衣之後,他最終成了當今世界籃壇一個紅得發紫的“巨人”。
大方的家在康平路95號的體委宿舍樓的602室,這裏要比她和丈夫剛結婚時分給他們的房子好得多,但條件還是非常艱苦的:除了一張桌子和兩個特大的床之外,就沒有什麼傢俱了。和當時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寓所一樣,沒有廚房,沒有衛生間,沒有家用電器——而且非常奇怪地沒有門框。“我們拆走了門上面的氣窗,”姚明的父親姚志源說,“這樣我們就不會撞到頭了。”
按照歐洲一位科學家歸納出的一套預測子女身高的公式,
女兒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姚明身高2.26米,葉莉身高1.90米,因此算出“姚小明”身高2.246米;
天生的鬼才 (系列一:柴可夫斯基)

【影片出處】http://mymedia.yam.com/m/2068964 (日劇:交響情人夢)
不同性向帶來的影響:
正當此時,另一個女人闖入了他的生命,對落魄的他來說簡直是個救星。她就是梅克夫人,是鐵路大王的遺孀,熱愛音樂。她每年資助柴可夫斯基六十盧布,但兩人很少真正碰面,通常就是魚雁往返。柴可夫斯基對異性的需求,幾乎部可在梅克夫人身上得到,如安全感、知心與不具生理需求的情感。這些使得他在創作上再造高峰,在一八七八年因受感動而寫作了歌劇《尤金奧尼根》(Engine Onegin)及《第四號交響曲》。隨著他與梅克夫人間關係的斷絕,及其父之死的悲痛,柴可夫斯基生命中的最後十二年真是落魄潦倒。他大部分的時間都住在旅館裡,固執著一些特別的習性。他一定準時在七點鐘起休,喝杯茶,坐下來讀 《聖經》。九點半整開始作曲,然後走一下午的路,傍晚再作曲或讀書。但直到一八八八年,他才真正寫出偉大的作品(這之前的十年算是有些黯淡的),不過他在寫《第五號交響曲》、《哈姆雷特》(Hamlet)交響詩及芭蕾舞劇《睡美人》(Sleeping Beauty)時可謂信手拈來,靈感湧至。一八九三年他創作了最滿意的作品《悲愴交響曲》(Symphony No.6 [Pathetic])。柴可夫斯基承認在寫作此曲時是感於心、發於聲,作曲時幾度潸然淚下。
柴可夫斯基的晚年並不同於一般作曲家的窮困潦倒而是擁有相當的名氣與成功,而他的死因卻一直都是個謎,有人說他是飲用生水而感染霍亂而死,也有人說他是自殺死的,還有一種說法是柴可夫斯基怕同性戀的事事跡敗露而自殺的﹔不管如何,他所作的曲子知名度並不因為他的死而有所減弱,甚至流傳至今依舊受到大家的歡迎,這也是所有作曲家所盼望的結果。
【資料來源】
http://140.127.115.218/DID/web/html/rose3.5.htm (柴可夫斯基他的故事)
http://hk.geocities.com/yundili107/tchaikovsky.htm (柴可夫斯基的生平簡介)
http://www.isu.edu.tw/upload/26/12/69098/971/%E9%9F%B3%E6%A8%82%E6%A6%82%E8%AB%96%E7%AC%AC%E5%8D%81%E4%BA%94%E9%80%B1.ppt
為何“清明時節雨紛紛”?

音樂來源: http://mymedia.yam.com/m/2554650 (青花瓷的幻想)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出處】:
唐詩《清明》作者為 杜牧
相傳杜牧任池州(今安徽省貴池縣)刺史時,頗好當地名酒。
年年清明,就飲城西杏花村黃姓酒肆。
【語譯】:
清明節時細雨紛飛,掃墓的親人在途中想起了已過世的家人,
心情如天氣般的低沈;想要藉著飲酒來沖淡對家人的思念之苦,
又不知附近哪裡有賣酒的地方?
只好問問路旁放牛的牧童,牧童指指遠方說要到杏花村才有。
【註解】:
~清明:此指清明節,源於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
時間大約在每年公曆四月五日前後,民間有踏青及掃墓等習俗。
~酒家:即飯店、飯館,吃飯的地方。
~斷魂:失魂落魄,比喻很傷心。
~杏花村:從字面解,是指杏花深處的村莊,有人認為這是村莊的名字,
在今安徽省貴池縣城西。由於杜牧此詩的影響,
有好幾處地方後來都起名「杏花村」,如著名的汾酒,
便是山西汾陽杏花村酒廠出品。此外,很多酒家也以「杏花村」為名。
【賞析】:
這首詩是即景敘事之作,詠寫清明時節的景物。
清明節那一天,下濛濛細雨,前往掃墓、踏青的人們神色哀傷,詩人身處其中也受到感染。
這黯然的情緒該如何排遣呢?也許找個地方歇一歇,喝一點酒,可以舒解吧。
於是詩人向牧童詢問酒家在那裏,牧童信手指向不遠之處,順牧童的手指,
隱約看到杏花深處的村莊,有酒家招客的旗子在晃動。
詩的前兩句描寫環境,營造氣氛。
第一句直接點出題目「清明」二字。
「雨紛紛」是清明時節的氣候特徵;
「路上行人」擁擠,帶哀傷的心情掃墓,是清明時節的人物動態;
「欲斷魂」三字,既刻劃行人的心理狀況,
又與「雨紛紛」的背景互相配合,營造出清明節特有的節日氣氛:
細雨紛紛,添人愁懷,掃墓思親,倍增傷感。
第三、四句承接「欲斷魂」而來,詩人想尋找酒家歇息,抒緩情緒。
故第三句用「借問」二字承轉,接下來詩人與牧童的一問一答,
構成一段生活中的小插曲,為詩歌增添了情趣,
一個「遙」字,狀寫了牧童信手指點的動作。
村莊名為「杏花」,給人美麗的聯想,「杏花煙雨江南」的畫面自然在腦海中浮現,
最終在溫馨的期待氣氛中化解了雨中清明的愁懷。
詩人接有甚麼行動,詩中並沒有提到,讓讀者通過想像加以領會。
【為何“清明時節雨紛紛”?】
《解釋二:為何清明時節雨紛紛?》
其一,
是江南一帶冬去春來的時候,冷空氣勢力逐漸減弱,海洋上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北上。
清明前後,冷暖空氣經常在江南地區交匯,從而形成陰雨綿綿的天氣。
其二,
是江南的春天,低氣壓非常多。低氣壓裡的雲走得很快,風很大,雨很急。
每當低氣壓經過一次,就會出現陰沉、多雨的天氣。
其三,
是清明前後,江南一帶大氣層裡的水汽比較多,這種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結成毛毛雨。
由於這些原因,因此清明時節下雨的天氣特別多。
------------
清明時節不是梅雨喔,那是春雨,台灣梅雨季節開始是在五、六月喔。根據最近十年的氣象統計資料,台灣北部地區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有一段陰雨連綿的日子,只是偶有雨下得早一些的情況。而中南部地區則有時有此種情況,但有時候卻又不下雨。可見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情況比較適合於北部,而中南部地區則有時候並不適合。在中國長江流域、江南、華南、台灣北部等地區,清明節時不但常會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而且偶爾還會出現雷雨天氣,所以古書上說:清明節,雷鳴,雨下。宋朝詩人黃庭堅在他所寫的(清明)詩中,描寫清明節時的雷雨說: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只生愁,雷鳴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生柔。在清明節前後一段時間,蒙古、東北和華北的冷空氣還很強,並頻頻南下,而從南中國海北上的暖溼氣流也就在長江流域、華南、台灣地區和自北南下之冷氣流互相交綏,形成鋒面,並成雲致雨,因為鋒面常常停滯在台灣和南海北部,所以長江流域和台灣、華南等地區也就陰雨連綿,偶而還出現雷雨天氣。台灣嘉義以南地區地處中央山脈背風面,冷氣流較弱,所以下雨機會也就不如北部大。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52808109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40605719
【圖片出處】:
http://www.wretch.cc/blog/yichunrain/9622170 (有很棒背景音樂的bolg)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1321/2008/04/03/157@2005858.htm (有廣播介紹)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我們所面對的,將會是什麼樣的未來?Did you know?
以前在路上看過的一篇文章…
叫作『我們所面對的,將會是什麼樣的未來?』
作者是以一位老師的角色下讓我們去深思…
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
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
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
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但~ 我們毎一個人何嚐不會遇到“未來”呢?
最近石油上漲,開車族的荷包越來越薄…
早在自己還在唸書時,我們的老師就已經預告石油只剩最多50年可用~~
2007年12月出爐的『諾貝爾和平獎』由高爾和世界氣侯組織獲得…
隨即…電視還出現了一系列『全球暖化』相關節目~
除了介紹減碳方法和新能源外,
石油的可用數據已經變成“40年”了 ?!
轉眼…很多自以為遙遠的未來,都變成了可預見的將來…
另外,談到什麼開放中國…什麼與國際接軌…
記得自己還在唸大學的時候,
聽著別人敘述中國大陸的大學生唸書時如何又如何~
那時,只覺得不可思議~ 心想~那可是很遠的地方,
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呢?安於現狀下…
不知不覺…
那些自以為遙遠的沒什麼關係,
都變成了馬上有關係的將來…
不同的時間,又重新看了一次這篇文章…
『我們所面對的,將會是什麼樣的未來?』
不同的感觸湧上心頭…是呀!
如果…我們的教育要教導現在學生的,
如果是為了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
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
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那麼,或許真正需要不斷再學習的~
也許不只是學生,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
================================
◎影片下載連結:(請各位多多利用!)
http://www.myoops.org/twocw/NR/independent/20070420-01/didyouknow.wmv
二十世紀美國三大國家計劃?

→ 在二次大戰期間,結果發明了原子彈。
→ 將人類首度送上月球。
→ 人類DNA密碼的解祕。
===================================
回顧整個【遺傳科學的歷史】~~
1859年 達爾文發表進化論
1865年 孟德爾的豌豆實驗發現遺傳法則
1900年 另外三個科學家各自再發現孟德爾的遺傳法則
1910年 摩根的果蠅遺傳實驗&突變
1953年 華生和克里克發現DNA雙股螺旋構造模型
1985年 馬里斯發現PCR技術
1986年 美國開始推動「人類基因體計劃」
1996年 第一隻複製羊桃莉誕生
2000年 人類基因體草圖完成!
=========================
150年前遺傳學之父誕生,
相隔50年後,100年前他的研究才受人相信...
又相隔50年,50年前人類終於發現了DNA...
但,卻也在短短的50年中,解開30億個DNA密碼!!
我們真的不得不驚呼基因研究的腳步竟是如此快速!
心中不禁打上了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那麼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著更多科學技術背景下,
又一個50年後的世界又會如何??
有人說,50年後的「醫生」會失業...
因為只要抽個DNA就可以知道我們得了什麼病?!
還可以有個人化的醫療,對不同的人給不同的藥品&藥量?!
哇!真的嗎?
“50年”? 我們這輩子中就遇得到了!
科學家不也說過,石油只剩50年可用,我這輩子中也遇得到?!
我們這一個世代“不得不見証”的可真多呀!@@""
後基因體時代--量身訂作的醫療?!
生物重點整理講義doc
楠梓國中校園植物

2008年的春天…
我們在楠中…
展開了一場搜查行動…
一起來看看我們發現了什麼吧!
地圖… 楠梓國中校園植物地圖
名片… 第1組 第2組
投影片…
【壓縮圖檔前】
楠中校園植物大搜查 - 1.ppt (144.24MB)
楠中校園植物大搜查 - 2.ppt (77.71MB)
【壓縮圖檔後】
楠中校園植物大搜查 - 1.ppt (縮圖後30MB)
楠中校園植物大搜查 - 1_上.ppt (縮圖後3.58MB)
楠中校園植物大搜查 - 1_中.ppt (縮圖後7.5MB)
楠中校園植物大搜查 - 1_下.ppt (縮圖後4.1MB)
楠中校園植物大搜查 - 2.ppt (縮圖後9.27MB)
背景音樂:
柯南_台語.mp3
柯南_配樂.mp3
-------
緣起…
以前常常被ㄉㄧㄤ學生物的怎麼可以都不認識植物呢?
為了督促自己好好的認識校園植物,
於是去年的春天,帶幾個二年級的學生一起進行搜查行動!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
最近,因為課程的關係又帶了幾個一年級的學生重新認識它們,
意外的發現:
好多的植物都不見了?!
可能是某種原因下,改種成不同的植物…
幾個原本要人工每天澆水的花圃也變了?!
新裝設了自動噴水裝置。
(花圃中央的植株也得因此被挖空…)
多了許多校園植物新成員!!
去年還沒正式完工的新大樓周圍,
在完工後,新加入了不少成員!
Anyway~
我得好好認識它們喔! ~^_______^~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為什麼樹葉到秋天就變黃?

【回答1】
資料來源:雅虎知識堂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082112535.html
樹葉的主要功能是透過光合作用提供養分給樹木。樹葉的細胞含有葉綠素,這種化學物質讓細胞能吸收陽光,並利用吸收到的能源製造養分。每年都會脫落樹葉的樹木稱為落葉木(deciduous),它們透過一種複雜,且消耗大量能源的過程脫落葉子,這個過程稱為脫離(abscission)。秋季來臨時,由於日照時間縮短和溫度的變化,樹葉會停止製造葉綠素,葉子中剩餘的養分會被輸送到樹幹和樹根中儲存。因為葉綠素是綠色的,在停止製造葉綠素之後,樹葉中的其他化學色素就會顯露出來,如黃色和橘色等,所以樹葉會在此時變色。當糖分留存在樹葉中時,就會出現紅色和紫色。
同時,在葉梗部位的細胞會開始形成軟木膜,稱為分離層。等到所有的養分都離開樹葉後,分離層中的細胞會自行消化,而由於樹葉已經和樹幹隔離,所以待附著力消失後就會掉落。
根據麻州大學艾摩斯特分校的生物學教授伯納魯賓斯坦表示,所有的樹木都有不同的「脫離」速率和方法。舉例來說,橡樹的枯葉整個冬天都會留在樹幹上,因為分離層不會完全脫落。對同種樹木來說,樹齡較年輕者,樹葉留在樹幹上的時間也會比較久。由於日照減少是誘發「脫離」的因素,所以如果落葉樹位於街燈的人造光旁邊,落葉的速度就會比較慢。
松樹、雲杉、香柏和樅樹等常綠木的樹葉或針葉不會每年掉落。因為這些樹種的針葉上有一層厚厚的保護蠟,而且細胞內的汁液所含的物質可以抗凍。常綠木的針葉會不斷掉落及更新,而不是一次掉光,而且針葉的壽命甚至可達好幾年。
我們很難明確解釋為什麼落葉木的葉子會每年掉一次,常綠木的葉子卻不會掉落得那麼頻繁,但可以確定的是,那是植物為了適應氣候的結果。魯賓斯坦認為,落葉木在冬天脫落樹葉,就可避免敏感的樹葉組織因低溫而死亡;至於常綠木則因通常生長在寒帶,所以對酷寒的耐受力比較強。
秋天樹葉會變顏色並且掉落。春去秋來,大自然都會添新裝,樹葉會從綠油油的衣裳變成黃澄澄的金裝,甚至換上鮮艷的紅裙舞動。
原來這是與樹葉製造食物的功能?「光合作用」有關。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吸收了陽光,巧妙地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及從土壤吸收的水分轉變成養料。為了進行光合作用,樹葉便會製造葉綠素,吸收陽光。
其實樹葉裡有很多不同的色素,除了葉綠素,還有葉黃素、胡蘿蔔素等,但樹葉進行光合作用時會產生大量葉綠素,由於綠色較強,呈現出來便是綠色,所以我們見到的樹葉多數是綠色。
在冬季,氣溫下降,而且天氣比較乾燥,有些地區甚至會結冰,所以在進入冬季前,植物會暫時停止光合作用,並把樹葉裡的養料吸回樹莖儲藏起來。由於樹葉停止光合作用,便不再產生葉綠素,原來的葉綠素,因氣溫低,慢慢破壞消失。
而本來在樹葉內隱藏的其他色素例如黃色便會呈現出來。有些葉子變紅,是因為在秋天時,這些葉子又製造了紅色的花青素。不管是哪種顏色,樹葉因失去它製造養料的功能,便會在秋天枯萎落下。有些則不會? 因為有些植物是屬於寒冬植物,季節性的不同所以不會。
ps: 這和『變色龍』隨環境改變體色有類似的原理喔!
=======================
【回答2】
資料來源:小蕃薯 > 問號小博士 > 樹木花卉
http://kids.yam.com/why/article/article62.html
放眼望去,我們看到的樹葉幾乎都是綠的,因為它含有一種叫做葉綠素的物質。這種物質不溶於水,卻可溶於酒精中,所以你摘一片綠葉回家,放在酒裡煮一煮,結果你會發現葉子變白了,而酒卻變綠了。葉綠素不是單純的化合物,它是由藍綠色的葉綠素A,以及黃綠色的葉綠素B所組成。你可以再做個實驗,把藍色的顏料加上黃色的顏料調和好後,是不是就變成了綠色。葉綠素能幫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而陽光也是光合作用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葉子會將葉綠素較多的正面朝向陽光,而葉子正面的顏色,也會比背面深。平常葉子中葉綠素的綠色會非常濃,但到了秋天,葉子中所含黃色的葉黃素就會增加了。這時,葉綠素慢慢被破壞,葉黃素把葉綠素完全遮蓋住,而葉子也就由綠色變成黃色了。(本文摘錄自e世紀十萬個為什麼?)(本文摘錄自e世紀十萬個為什麼?)
‧看看更多相關問號小博士:樹梢的葉子為何總是最晚落下?
恐龍滅絕的新理論
(科學發展:2002年12月,360期,76~77頁)
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文末的問題….
對恐龍著迷的人很多,
自然史博物館裡要是少了恐龍,似乎就不成博物館了。有關恐龍的問題中,最常出現的就是:
這些龐然大物究竟是怎樣滅絕的?
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巨大隕石坑
單一撞擊理論
一九六八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阿佛瑞茲(Luis W. Avarez, 1911-1988)、他的兒子華特、以及他們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同事,一九八○年提出了一個理論,說恐龍是給一顆巨大的墜地隕石滅絕的。一開始,大家對這種說法非常懷疑。直到一九九一年,這個理論才受到廣泛的支持。因為在接近墨西哥尤加敦半島尖端的海底,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叫做「奇蘇盧隕石坑」,直徑達一七六公里,大約在六千五百萬年以前造成的,正是恐龍滅絕的時候。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相信恐龍滅絕是單一事件造成的。故事說來非常精采:
「一顆巨大天體自天外飛來,撞擊地球,撞擊力量相當於一億顆氫彈。結果,烈火風暴將地球裹在一層濃密的塵雲中,陽光因而遮蔽,氣溫急速下降;揭開了生物大滅絕的序幕….」
多次撞擊理論不過,最近的證據卻顯示,當年的浩劫似乎不這麼「單純」。例如,科學家發現烏克蘭一個較小的隕石坑,直徑二十四公里,過去的定年錯了,實際上應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後。同時,英國科學家在北海海底發現了一個隕石坑 ,直徑十九公里,也是同一年代留下來的。一些人因而相信,當年天外飛來的殺手,也許有時是成雙或成群的。這樣,化石紀錄上恐龍滅絕不像個乾淨俐落的過程,就能解釋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地質學與古生物學家凱勒,專門研究天體撞擊地球與生命史浩劫的關係,她說,「這很明顯,最近幾年累積的大量新資料,都指向多次撞擊。」但是,凱勒博士接著說,許多學者已將聲名賭在單一撞擊說上,不願意考慮新證據,「舊的觀念很難拋棄。」 凱勒認為多重撞擊才是真相,她懷疑造成奇蘇盧隕石坑的天體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元兇。她認為,真正的元兇還沒現身。而白堊紀結束時,除了恐龍之外,還有許多植物、魚類、浮游生物都滅絕了。因此,現在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搜尋新的隕石坑,重新估計已知隕石坑的年代,想找到元兇留下的線索。 英國學者克利說:「世上有一百七十個確定的隕石坑,其中只有一半我們知道確切的撞擊時間。」烏克蘭隕石坑的真實年代,就是他與烏克蘭的科學家一起發現的。他說,甚至在美國,好幾個隕石坑的年代也不確實。他在接受訪問時說,「在英國,我們有一句俗話:你等公車等了一小時,結果一下來了三輛。搞不好當年發生的就像那樣。」一九九七年,小阿佛瑞茲出版了《霸王龍的最後一眼》。他在書中說,他們本來也相信多次撞擊說,但是一九九一年在尤加敦發現了隕石坑之後,他就不信了。因為奇蘇盧隕石坑夠大,足以造成毀滅恐龍的災難。克利與烏克蘭科學家合寫的論文,今年八月發表了。他們指出,烏克蘭與尤加敦同時發生巨變的事實,令人想到: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可能是它們一併造成的;說不定還有其他天外來的殺手,只是尚未找到。烏克蘭的隕石坑雖然直徑只有二十四公里,撞擊碎片散布範圍卻廣達幾百平方公里,要是同樣的撞擊發生在人煙稠密的地區,死傷必然極為慘重。
過去學者估計這個隕石坑的年代,認為介於八千八百萬年前至一億零五百萬年前之間。克利與同事使用比較精確的方法,就是測量兩種氬同位素的比例。氬是無色無臭的氣態元素,約占大氣層的百分之一。克利從隕石坑裡採集了七件岩石標本,得到的年代,平均是六千五百二十萬年,誤差在正負六十萬年之間。奇蘇盧隕石坑的年代測定結果,平均六千五百五十萬年,誤差為正負六十萬年。這兩次撞擊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相隔幾千年。
修梅克-李維彗星給科學家啟發科學家最近對「彗星可能成群飛行」的想法比較能夠接受。一九八○年代,有些人猜測,過去曾有一群彗星,在幾百萬年間一一撞擊地球,造成生物大滅絕。這個想法在一九九四年得到了支持。這一年,修梅克-李維彗星給木星的引力扯成二十一個碎塊,然後一塊一塊撞上木星。 克利與美國的同行合寫了一篇論文,一九九八年發表在英國的《自然》周刊上。他們提出了經過精確定年的證據,指出兩億一千四百萬年前的三疊紀,地球上也發生過同樣的天體撞擊事件。那些落地隕石在歐洲與北美洲造成了五個坑,可以串在一起。換言之,當時有顆彗星或小行星在撞上地球之前碎裂開來,然後同時落地。 克利說,烏克蘭與尤加敦的隕石坑大概不是同時造成的。但是,即使它們是兩顆隕石先後造成的,第二顆造成的災害對當時已經大亂的地球生命圈,無異雪上加霜。 英國科學家在北海海底發現的新隕石坑「銀坑」,年代介於六千萬年前到六千五百萬年前。 專家說,這些新發現可以回答過去對「單一撞擊說」最大的批評。有些古生物學家指出:根據化石紀錄,恐龍似乎不是一下子滅絕的;在白堊紀末期,恐龍這群動物似乎早就走上了衰亡的道路。現在的多次衝擊證據,就比較符合化石紀錄了。
回答以下問題…
1.( )本篇主題為「恐龍滅絕的新理論」,所指的新理論是?
(A)導致恐龍滅絕的元兇是造成奇蘇盧隕石坑的天體之撞擊所致
(B)導致恐龍滅絕的元兇是隕石多次撞擊的結果
(C)火山爆發出的有毒氣體致死(D)因外星人的入侵。
2.( )恐龍的滅絕年代大約距今多少年?
(A)六千五百萬年前(B)二億年前(C)三十五億年前(D)二百萬年前。
3.( )下列關於文意的敘述,何者錯誤?
(A)阿佛瑞茲提出「恐龍是因一顆巨大的墜地隕石而滅絕的」
(B)多次衝擊證據,比較能符合化石紀錄
(C)恐龍是一下子就全部滅絕的
(D)凱勒博士主張多次撞擊學說。
4.( )恐龍因隕石撞擊而滅絕,以下的說法何者是合理的?
(A)恐龍正巧被下落的隕石打中而死
(B)隕石下落,造成恐龍群體驚慌,彼此踐踏而死
(C)隕石大火球使森林燃燒,把恐龍全燒死了
(D)地球因隕石撞擊被塵雲包覆,陽光照射不到地表,氣溫急速下降。
5.( )何者測量氬同位素的比例來估計隕石坑的年代,而得到較準確的年代結果?
(A)克利(B)阿佛瑞茲(C)小阿佛瑞茲(D)凱勒。
[參考答案]
1. B
2. A
3. C
4. D
5. A
蚯蚓的再生能力( 無性生殖---斷裂生殖 )
這一是篇在網路上流傳的故事…
博君一笑~ 大家輕鬆一下吧!
===============================
關於蚯蚓的『再生能力 』
我已經忘記是什麼時候學到的知識了
對於這項神奇的能力
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
某天
放無薪假的蚯蚓爸爸閒的發慌
於是....

為的是....

蚯蚓爸爸放無薪假的這段日子
蚯蚓媽媽十分擔憂家裡的經濟狀況
心裡悶到發慌
忽然間
她想到一個可賺錢又可解悶的好主意....


註:棒請﹝放槍台語﹞
再生能力似乎有效的舒解了蚯蚓家族的心裡壓力
也證明了蚯蚓家族
有著不亞於蟑螂家族的生命力!
但
某天....
蚯蚓家的大兒子卻死了....
這....
到底是為什麼??

這事件震驚了整個蚯蚓世界
蚯蚓家族悲痛欲絕
但這也讓他們更加謹慎的使用這能力
就在事件發生後不久
蚯蚓家的小兒子因為無法忍受失去哥哥的悲痛孤獨
於是他往自己身上切了一刀
想使用再生能力讓這個家恢復以往的圓滿
誰料
他竟也死了.....
這“揪竟”是為什麼??

故事發展到這
如果您認為事件就此結束
一切都只是老梗
那您就錯了
人生無常
白雲蒼狗
命運捉弄人
就在事件後不久
蚯蚓一家竟都死了....
這“揪竟”是無薪假的糾結?
還是喪子心痛的糾葛?
亦或是離去靈魂的糾纏呢?
讓我們看下去.....

一切的一切
都只為了個“貪”字啊....
~~~~~~~~~~~~~~~~~~~~~~~~~~~~~~~~~~~~~~~~~~~~~~~~~~~~~~~
呼~~~呼~~~
最近好冷啊~~
這故事好像讓大家更冷了....
哈哈...
不錯吧!!
蝌蚪可是在提醒大家可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啊!!
再生蚯蚓的故事應該不少人都有聽過
我加了點自己的想法進去並做了點延伸
算是迎接消費券的到來啦~~~
最後~~
其實故事裡的蚯蚓夫妻死的有點冤旺說....
因為

再跟各位分享一下蚯蚓的資料
故事裡的蚯蚓媽媽
把自己切成四段
這樣是變不成四隻蚯蚓的....
如果你對蚯蚓再生有興趣
這裡有個網址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喔~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0909584
還有還有
大家如果看到蚯蚓
別忽然幫他做起再生的實驗啊
這樣蚯蚓會很可憐
抑制住你的好奇心
放他一馬
我替蚯蚓謝謝大家~~
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