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達爾文Darwin與天擇說Natural selection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珍惜每一分鐘」 --查爾斯.達爾文
「我終身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職志,就在科學的研究工作」--查爾斯.達爾文
「在自然界中,不是最強壯的生存下來, 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改變的。」-- Charles Darwin


【影片】十大科學重大發現 - 物競天擇
Discovery Science Channel
https://youtu.be/iZYxN9H19lE?list=PLK0tiMKtYaCG5GTIWjnsZC_J3XUbuw9Kt




【影片】達爾文的演化遠征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https://youtu.be/WHoTYnOerq4?list=PLK0tiMKtYaCG5GTIWjnsZC_J3XUbuw9Kt



===============================================================

一、達爾文的成長故事




◎名門世家的後代

達爾文出生在1809年的英格蘭,他的祖父是當代頗有名望的科學家、發明家、醫生,父親也是一位名醫,他的外祖父和舅舅因為研製中國瓷器,改進工藝有功,舅舅喬賽亞因而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達爾文可以說是出於名門世家,不過達爾文對醫學或瓷器可沒太大的興趣,他天生喜歡各種動物,而且特別喜歡蒐集各種植物、貝殼和礦石的標本,這些東西看在父親眼裡,十分憂心。在他父親的想法裡,學醫是一條正路,能夠維持家族優秀的聲望,至於那些標本,只會使達爾文「玩物喪志」。


◎學醫不成

中學畢業後,父親決定送他去愛丁堡大學學醫,雖然達爾文百般不願意,但是父親非常堅持,而且醫科大學裡也有開設生物學和生理學,也許還有些趣味,所以達爾文決定按照父親的旨意,學習醫科。在學醫的這段期間,達爾文更加充實了他在生物、解剖學上的知識,並且加入了學校內的自然科學社團,他曾在社團的聚會中,提出2項前人研究上的錯誤:一是海蛭的卵衣,被誤認為是墨角藻的幼年期;另一個是板枝介的幼蟲被誤認為是板枝介的卵。像這些發現都需要有細微的觀察和縝密的思考能力,足見大學時代的達爾文已具有相當的科學研究能力。不過他最後還是放棄學醫,原因是在當時麻醉技術不發達的情形下動手術,病人往往「痛」不欲生,達爾文是那種一見到流血、死人就害怕的人,叫他去作那種慘不忍睹的外科手術,簡直是要他的命。

◎改學神學

1827年秋天,達爾文的父親把他叫回家,說「查裡,如果你真的不喜歡學醫,那麼就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吧!一切我都已經安排好了。」這消息對達爾文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為什麼總是讓我學一些我沒興趣的東西呢?」達爾文原本極度的不願意,但是舅舅喬賽亞告訴他:「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像,哥白尼、布魯諾、牛頓,都研習過神學,而且擔任過神職。」再加上父命不可違的訓示下,他只好耐住性子在劍橋的基督學院學習「聖經」上的真理。但是「聖經」上所說的那些奇蹟,讓他產生懷疑;而他所敬仰的科學家,像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在神學院裡還是受到不公平的毀謗,這些事情都讓達爾文的內心感到「神學和科學的衝突」,於是他只好寄情於自然科學書籍、和野外採集標本的活動,特別是甲蟲標本的蒐集。把甲蟲放進嘴巴的糗事,也是發生在那時候。後人為了紀念達爾文,許多新發現甲蟲就以「達爾文」命名囉!
在劍橋大學裡,達爾文認識了影響他一輩子的人—亨斯洛教授。韓斯洛教授本身博學多聞,對於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礦物學都有深刻的研究,在教授的家裡,每週有一個學術性的聚會,在聚會中達爾文不僅學習到博物學的知識、也結識了天文學家、動物學家、教育學家、哲學家,透過與這些人的思想的交流,達爾文逐漸建構起一套屬於他自己的廣博知識。韓斯洛教授在1831年介紹達爾文參與「小獵犬號」的航行,擔任艦上的科學研究工作,這次的航行,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也改變了世界。





二、達爾文與《演化論》的啟發

◎小獵犬號的航行

1831年的英國正走向「世界第一強國」的時代,在國內已經進入蒸氣機時代和鐵路的時代;對外方面,英國政府派出一批一批的艦隊,到世界各地進行軍事探險活動和科學考察。小獵犬號的艦長基於探險和考察上的需要,想私下邀請一位博物學家同行,透過亨斯洛教授的強力推薦,1831年12月27日達爾文登上船艦,參與這次的航行。它的行程將穿過大西洋,沿著南美洲繞行,然後橫渡太平洋,順著澳大利亞南側進入印度洋,再繞過非洲好望角,回到大西洋,經南美洲東岸返回英國,歷時五年。

這五年的海上行程,達爾文利用在船隻上的時候,撈起各種海中生物進行研究;靠岸時,則就近研究該地的地質、礦物、化石以及當地的動植物。並且將所採集到的做成標本。他由地質、礦石的判斷,知道地球的地層會變化;而地層裡的古生物化石,和許多現代的生物,有許多共同點,卻又不盡相同,這讓他開始懷疑《聖經》中所說的「生物是上帝所創造,物種是不變的」這種說法。

值得一提的是「加拉巴哥群島」。加拉巴哥的意思是大海龜,因為島上常有巨龜聚集,這個群島位於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目前屬於南美洲厄瓜多爾所管轄。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作物種的研究,他發現許多相同種類的鳥,在不同的島嶼卻有長、短、粗、細、寬、扁等,不同形狀的鳥嘴。他反覆的思考,認為島上的物種仍是由南美洲遷移過來,在各個不同島嶼環境條件的長期影響下,逐漸產生了變異,形成島上的特有種,因此島上的鳥都具有牠們在大陸上祖先的某些特徵,但又不會完全一樣。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與《物種起源》的出版

1836年,經歷五年的長途旅程,達爾文回到了英國。他發表了許多地質方面的論文,逐漸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並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不過他一直沒有將他有關物種演化的理論整理發表出來,只是將這理論透過書信、言談,陸陸續續繁簡不一的告訴一些好朋友,包括:胡克、賴爾、赫胥黎等人,因為他希望蒐集更多的佐證,為此,他還去請教育種學家、園藝學家,甚至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也啟發了他,為的只是要將理論建構的更完整。
  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生物是依何種理由來進化呢?拉馬克的說法實在今人難以信服。 有一天,達爾文唸了一本由T.R.馬爾薩斯牧師所寫的「人口論」。書上說:「人口的增加率通常會超過糧食供給的增加率。」於是達爾文就作了如下的推想:「人類以外的生物應該也是如此。如果是這樣,那麼同時生下的小動物就註定有些會餓死,但是那一隻該餓死?大概是不能適應所居環境的要餓死吧!」
  達爾文又進一步回想在加拉巴哥群島所看到的鷽鳥。這些由南美遷徒來的鷽鳥本來都是同種,相互之間都可交配繁殖,但來到島上後,為了適應各島的特殊環境而發生變異,且只有這些能隨著各島環境而產生變異的鳥才能活下來。日子一久,各島間的鷽鳥就變成不同種而不能互相交配繁殖了。像這樣由一種而變為多種的現象,達爾文稱之為「自然淘汰」、人類大概也是依這個自然淘汰的法則,由微生物慢慢進化而來的吧!



◎各方回應的聲音

自從達爾文在進化論中闡述「人類是猴子的子孫」後,引起了各方激烈的反駁。此外,因為《物種起源》觸犯了上帝,聲討達爾文的聲浪在英國持續了將近20年,並引起許多論戰,幸運的是,達爾文並沒有被絞死或關到鐵窗裡,而且在有生之年親眼見到人們接受他的學說的盛況。達爾文死於一八八二年四月十九日,享年七十三歲。他的遺骸葬於牛頓、法拉第等英國偉人長眠的西敏寺寺院。
《物種起源》被譯成50多種文字發行全球,世界各國的大學和超過60個以上的學術團體,頒發獎章、獎金、授予他學位、請他擔任會員……。和許多偉大的科學家一樣,達爾文重視科學的進展甚於名利,於是他將許多的獎金,轉贈其他研究單位或科學家。




問題與討論:達爾文與演化論

一、達爾文的早期經歷
Q1.學習必定要有好的環境與支持嗎?
Q2.達爾文獲選上船的原因是什麼?(做好充分準備,機會自然就來。)

二、達爾文的南美洲發現
Q3.地質學與生物學有關嗎?
Q4.由相似漸變為相異的原因在哪裡?
Q5.古生物化石與現存生物形似而大小差異極大,如何解釋?

三、達爾文的加拉巴哥群島發現
Q6.這些現像如何解釋?

四、達爾文回到英國之後
Q7.由鴿子俱樂部及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可以得到什麼觀點?

五、回顧及討論
Q8.達爾文的研究是無中生有的嗎?
Q9.達爾文的學說成為完美的學說了嗎?有沒有留下未解的問題?
Q10.如果你有機會遇到達爾文,你會想問他什麼問題呢?


結語:
達爾文絕對不是天才,但他用單純的堅持,大膽的探索,朝自己的興趣勇往直前。

要成為下一個達爾文嗎?你得循序漸進修完三學分才行。

第一學分:多開窗 多嚐試發掘自己的興趣與潛力
第二學分:敢放手 焦慮的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真相
第三學分:磨紀律 真正的專精要一萬小時的練習



ref:
1.國中生物科教材資源_達爾文
2.商業周刊-達爾文-認識達爾文
3.科學名人堂10--達爾文
4.星島環球網_達爾文
5.達爾文生平介紹
6.科學發現大隊接力_生物演化理論的發現過程pdf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