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你有資格玩嗎?~談自制----掌握時間
【文章摘自 劉墉 展現自己 神采飛揚 給年輕人的三十封信】
你有資格玩嗎?
談自制----掌握時間
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在世的時候,我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冷盤端上來,梁先生說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帶甜味的熏魚;「冰糖肘子」端上來,他又說不能碰,因為裡面加了冰糖;「什錦炒飯」端上來,他還說不能吃,因為澱粉會轉化成糖。
最後,端上「八寶飯」,我猜他一定不會碰了,沒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這個我要。」朋友提醒他:「裡面既有糖又有飯」。
梁大師則大笑說他早知道,就因為早知道有自己最愛吃的「八寶飯」,所以前面特別節制。「我前面不吃,是為了後面吃啊!因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須計畫著,把那『配額』留給最愛。」
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但我常想起梁實秋先生這段話。我發現許多偉大的人,都因為他們節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傑出的成就。
功課表現好的學生也一樣,最近報上刊登大學學測榜首的學生,都說他們常常打電玩,而且天天上網。當記者問他們怎麼還能成績那麼好的時候,答案則是專心---玩的時候,盡情放鬆自己,回到課業則全力以赴。
◎想長壽,先管住嘴!
這也使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個統計報告:受高等教育的人平均壽命長得多,老來也比較健康。報告分析,一方面因為那些人收入高,生活比較優裕,一方面因為他們能克制自己,想吃的東西不吃,不想動的時候,仍然強迫自己運動,所以連老來發胖的比率都比一般人低。
可不是嗎?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智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那些既能玩,又能讀書的人,都有個本事,就是他們在玩之前先有個計畫,如同梁實秋先生決定到最後要吃八寶飯,於是在前面特別節制。
相反的,一玩就忘了時間、忘了考試,以及回到書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學生,則不可能表現得好。
◎中式溺愛,美式自由
豈止讀書如此,工作也一樣。有位企業家說得妙---
「美國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間部,拿到文憑,就要求加薪,不滿意就跳槽。表面看,糟透了!但是有人從我這裡跳到別家,也有別家栽培的跳來我的公司。結果『人才交換』,大家都能進步。
日本公司則不一樣,員工到一定時候,公司會安排進修、安排出國,屆時又調回國,按部就班地升遷,一幹一輩子,甚至死了之後都葬在公司的墓園。但也正因為他們以公司為家,所以能犧牲奉獻、盡忠職守
可是我們的工人,沒學到人家的優點,卻學到了缺點---他們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顧,卻沒有日本工人的忠誠;他們要求美國式的自由,卻沒有美國人的自動自發。」
如果我們把這位企業家的話,用在華人孩子的身上,會不會也很有道理:今天,華人孩子希望有中國式父母的溺愛,卻沒有傳統中國式的孝敬;希望有美國家長的放任,卻沒有美國孩子的獨立。
◎前面要犧牲
「收入」與「付出」常是相對的。當我們拿起一項的時候,往往也得放棄一些。如同梁實秋先生想要吃後面的「八寶飯」,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也像美國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進修的自動;日本工人要公司無微不至的照顧,就得有謹守分際的忠誠。
同樣的道理,當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時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該唸的書唸好、該做的功課做完。當你今天晚上堅持要看兩小時電視的同時,則應該一放學就專心用功,而且看完電視立刻收心。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鐘,又不願多用功一點;既想成績好,又不願犧牲玩耍的時間。讀書時開著手機而心猿意馬;玩的時候惦記著功課而提心弔膽,怎麼可能成功?結果到頭來既沒能玩好,又誤了學業。
「後面要過癮,前面就得犧牲!」希望大家能想想梁實秋先生的這兩句話。
ref: 洪曉揚老師的部落格
你有資格玩嗎?~談自制----掌握時間.do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