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天生的鬼才 (系列一: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P. Tchaikovsky, 俄國, 1840-1893)憂鬱、有點神經質且有同性戀傾向?!





【影片出處】http://mymedia.yam.com/m/2068964 (日劇:交響情人夢)


提到俄國作曲家,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應該就是『柴科夫斯基』。
如果你看到題名為 「柴可夫斯基之夜」的音樂會,你大概可推想到兩件事。
第一,你將在音樂會中聽到 :
《I812序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羅蜜歐與茱麗葉》或《天鵝湖》,
很可能還會聽到 《第四號》、《第五號》、《第六號交響曲》的其中一首,
說不定還有一小段《胡桃鉗組曲》。
第二,音樂廳一定擠滿了人,因為自從柴可夫斯基寫這些曲子後,
它們就已在觀眾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一向以美妙的旋律、華麗的和弦及戲劇般多彩的管弦樂著稱,
如果你是主流古典音樂的愛好者,則這些大概就是正申你下懷的音樂。
【生平簡介】
青年時期進入法律學校就讀,畢業曾任公職
廿歲開始研讀樂理課程考入聖彼得堡音樂院
校內優異表現畢業馬上獲得莫斯科音樂院教授聘書,
努力創作交響曲、歌劇、交響詩等作品。

不同性向帶來的影響:
誤娶樂迷、與梅克夫人的筆友情誼、同性戀傾向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
纖細敏感又激烈熱情,音樂融合俄國民族音樂與西歐音樂的精華精彩的芭蕾舞劇音樂

【他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在小時候就是個相當古怪的男孩,且他怪異的脾氣隨著年紀日漸增長。他能夠把家鄉聖彼得堡音樂盒上聽來的旋律用鋼琴彈出來,他父母相當驚訝,於是他們送柴可夫斯基去上正式音樂課程。由於他有過人的聽力,自然使他在音樂造詣上日起有功,但也就在此時家庭發生變化,由於他父親工作上的問題,柴可夫斯基和弟弟必須被送往寄宿學校就讀。對柴可夫斯基而言,這無疑是重大的影響。一八五四年,他們回到聖彼得堡再度安頓下來後不久,柴可夫斯基的母親又死於霍亂,對柴可夫斯基的打擊更大。

柴可夫斯基並未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最後只好在法務省當名職員。由於他性情古怪,大家就把最不願意做的文書工作丟給他。最後他離開這份正當的工作,而在音樂世界中尋找樂趣與滿足,由於他有蓋世之才,成功並非遙不可及的事,最後他終於在莫斯科音樂院謀得一職。由於有埋首公文堆中的怪習慣,柴可夫斯基很快就有許多身心方面的問題,如幻想症、憂鬱症、結腸炎及神經末稍刺痛的毛病。另一方面他仍繼續工作,並寫一些很不錯(當然並非每一首都那麼好)的作品。他早期的交響樂曲並不非常出色,但其他一些作品如 《天鵝湖》、《羅蜜歐與茱麗葉》、《18I2序曲》及《第四號》、《第五號》及《第六號交響曲》則是貫通古今、雅俗共賞的好作品。
柴可夫斯基有同性戀傾向,但在他心底仍有娶妻生子的慾望。一八七七年他結婚了,妻子叫安東尼雅,風情萬種但卻也有點古怪。她顯然是個花癡,且相信她能把柴可夫斯基整得團團轉。果然在結婚五天後,柴可夫斯基在給他弟弟的信中寫道:「我真討厭她在床上的樣子!」所以情況就每況愈下。最後柴可夫斯基終於逃到他妹妹在卡曼加的字邸,打算開始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正當此時,另一個女人闖入了他的生命,對落魄的他來說簡直是個救星。她就是梅克夫人,是鐵路大王的遺孀,熱愛音樂。她每年資助柴可夫斯基六十盧布,但兩人很少真正碰面,通常就是魚雁往返。柴可夫斯基對異性的需求,幾乎部可在梅克夫人身上得到,如安全感、知心與不具生理需求的情感。這些使得他在創作上再造高峰,在一八七八年因受感動而寫作了歌劇《尤金奧尼根》(Engine Onegin)及《第四號交響曲》。隨著他與梅克夫人間關係的斷絕,及其父之死的悲痛,柴可夫斯基生命中的最後十二年真是落魄潦倒。他大部分的時間都住在旅館裡,固執著一些特別的習性。他一定準時在七點鐘起休,喝杯茶,坐下來讀 《聖經》。九點半整開始作曲,然後走一下午的路,傍晚再作曲或讀書。但直到一八八八年,他才真正寫出偉大的作品(這之前的十年算是有些黯淡的),不過他在寫《第五號交響曲》、《哈姆雷特》(Hamlet)交響詩及芭蕾舞劇《睡美人》(Sleeping Beauty)時可謂信手拈來,靈感湧至。一八九三年他創作了最滿意的作品《悲愴交響曲》(Symphony No.6 [Pathetic])。柴可夫斯基承認在寫作此曲時是感於心、發於聲,作曲時幾度潸然淚下。

當時在聖彼得堡並沒有受到熱烈的喜愛和接受,但我認為這是想當然耳的,畢竟這首曲子的高超境界只聽一次無法心領神會。同年十一月他雖然知道霍亂正猖獗,他還是從水龍頭倒了一杯水就此生飲。一八九三年十一月六日,也就是四天之後他就撒手西歸了。在高層人士的眼中,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被視為一文不值,只因為它實在太通俗、太受歡迎。他的很多作品都適合用作電影配樂,特別是《羅蜜歐與茱麗葉》夢幻序曲,更是廣泛地初運用於電視廣告或任何浪漫的情境中。如果你看到任何一場售樂會打的是柴可夫斯基的招牌,可以試著聽聽看,並體會柴百夫斯基所遭遇的問題和他內心的苦楚,你曾發現這是一個動人而難忘的經驗。



柴可夫斯基的晚年並不同於一般作曲家的窮困潦倒而是擁有相當的名氣與成功,而他的死因卻一直都是個謎,有人說他是飲用生水而感染霍亂而死,也有人說他是自殺死的,還有一種說法是柴可夫斯基怕同性戀的事事跡敗露而自殺的﹔不管如何,他所作的曲子知名度並不因為他的死而有所減弱,甚至流傳至今依舊受到大家的歡迎,這也是所有作曲家所盼望的結果。


【資料來源】
http://140.127.115.218/DID/web/html/rose3.5.htm (柴可夫斯基他的故事)
http://hk.geocities.com/yundili107/tchaikovsky.htm (柴可夫斯基的生平簡介)
http://www.isu.edu.tw/upload/26/12/69098/971/%E9%9F%B3%E6%A8%82%E6%A6%82%E8%AB%96%E7%AC%AC%E5%8D%81%E4%BA%94%E9%80%B1.pp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